中脉在哪?
有说在脊椎骨髓内,贯穿上下。
有说在贴脊椎骨头内壁。
有说在海底轮与顶轮直线连接。
瑜伽七大脉轮。顶轮、眉心轮、喉轮、心轮,脐轮、生殖轮、海底轮。中脉贯穿七大脉轮。
中脉不存在,是一种虚无能量柱。两端连接百会穴、会阴穴,成一条直线贯穿肚子、胸腔、脑壳。
所以,我在站无极桩和练卧功时,感知到的中脉,是瑜伽里描述的。连接海底轮与顶轮,中间一条垂直能量柱。
最初,站无极桩,提肛收腹,气沉丹田,运气到命门时,有一条细线向上提拉海底轮,力源自胸隔膜。
细线上端在肚脐位置,下端在会阴那儿。像橡皮筋,伸缩有力。整体感觉,犹如手提着撒开了渔网(像蜘蛛网那样的渔网)。
3种感受中脉方法。
这是我自己,在练卧功时感受到的。仰天平躺在床上,鼻吸鼻呼。
1、气沉丹田
吸气时,肚子微微鼓一点,或稍微下榻一点,很轻微,气沉丹田。
随着吸气,肚皮不鼓,意念让气,延胸腔下推进腹腔,再由腹腔下推至会阴穴。呼气时,气由会阴自然反弹至喉咙。
就像篮球,开始给一个力,向前滚动,撞到墙壁,原路返回。
整体感觉,就像有一个气团,在胸腔腹腔中间,随着呼吸,在一直线上,来回推拉。这种感觉就是中脉存在的位置。
那感觉,如同小周天运气督脉,督脉上有股气团,在皮肤里面,往上串。又像气团到任脉,下行时,穿过胸腔的空洞感,穿过腹部似手掌压水面的浮力感。
2、鼓肚似皮球
吸气时鼓肚子,就像吹气球一样,把肚皮吹大大,直至鼓得不能在鼓。
呼气时,肚子,从心口窝,慢慢压向下丹田。比如,手按压一个充满气的气球,延气球吹起口,一路往前压,气慢慢从充气口出。
呼气时感觉就像,一根软管在不断收缩成细线,从天突穴开始,一路像下丹田收缩。在收缩同时,有弹性的向下拉扯,至肚脐。
3、逆腹式呼吸
逆腹式呼吸,吸气,肚子整体塌陷贴后腰。塌陷先从下丹田,在到神阙穴,最后中脘塌陷。如瑜伽瑙力法呼吸一样,看着骨瘦如柴般。
然后,将气运至八髎与命门中间位置,用气顶住腰。感觉气要往肛门处跑出去时,提肛敛臀。
保持姿势,呼气,让气自己从鼻腔跑出去。这时便能感受到一股气流,从下丹田,温柔细匀,到中丹田,由鼻孔出去。那股温柔绵绵的气流,即不贴前胸也不贴后背,从中间悠然流出体内。
气流出体内的路径,就是中脉。
这3种方法,是我每晚睡前卧功练气时,均能感受得到中脉。
道友可自行一试,第2种方法容易感知。第1种和第3种需要修行练气后,方可做到,天赋异禀者例外。
逆腹式呼吸,吾各种尝试,练了15天才学会,至今还不能运用自如,惭愧!
站无极桩,气沉丹田,运气命门,提纲敛臀时,细线提拉感,跟拍了一巴掌一样明显。这种只能在腹部,算是半截中脉能量柱吧。
站混元桩,四平桩,三合庄,三心桩…都可以感知半柱中脉。
实修自救系列第2篇。持续分享实修实证感悟,体弱强身,古法养生功法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广瑞网配资-股票配资的正规平台-手机上买股票-配资导航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