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美国军事圈子里可真是炸开了锅,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子坐立不安的劲儿。他们开始“后怕”了,你知道为啥吗?就因为中国一款还没正式入列的战机——歼-36。这神秘的家伙,去年底才刚露面首飞,可每动一下,都把五角大楼的神经绷得紧紧的。美媒那警告更是直白:这飞机能在关岛上空撒野,美国人指望的B-21隐身轰炸机,怕是还没上班就得遇上个天大的克星。
一架还在试飞的原型机,怎么就能搞出这么大动静?说白了,就是它的设计太颠覆,而且刀刀都扎在美军的痛处上。这哪是简单的技术追赶啊,这分明就是一场围绕西太平洋未来空中老大地位的提前抢位战。中美两国在顶尖航空技术的掰手腕,现在看来,真真切切地进入了白热化。
空中巨兽,关岛请注意
要说歼-36给人的第一印象,那就是一个字——“大”!大得你根本不敢相信它是个战斗机。机身足有22米长,翼展更是超过20米,最大起飞重量估摸着能上50吨。这体格,看着活脱脱一个重型空中打击平台,跟我们平时理解的那些制空战斗机完全是两码事。
它可不像歼-20那样有个标志性的鸭翼,歼-36玩的是更前卫的无尾翼三角翼。这设计,不仅隐身效果杠杠的,还让它那庞大的身躯有了超强的升力。更让人眼珠子都快掉出来的是,这玩意儿居然装了三台涡扇发动机!这动力,澎湃得能让它玩超音速巡航,最高速度说不定能摸到马赫3那种吓人的地步。
所有这些惊人的纸面数据,最后都指向一个地方:关岛。美媒《欧亚时报》算了笔账,说歼-36的作战半径高达3000公里。这意味着啥?不管是从咱南海还是东海的基地出发,它都能轻轻松松杀到第二岛链外围,把关岛牢牢圈在自己的作战范围里。今年6月流出的新照片显示,歼-36用的是重载双轮起落架,这下更坐实了它那超过10吨的潜在载弹量,就是冲着远程重装奔袭去的。
B-21的苦日子,提前到了
美军往关岛放B-52、B-1B,未来还要加上B-21,核心就一个:想方设法加强他们在全球范围内隐身穿透打击的能力。可谁成想,歼-36的横空出世,明摆着就是来砸B-21饭碗的。美国《1945》网站今年5月那篇文章说得一点不客气:歼-36完全有本事在关岛附近空域晃悠好几个小时,专门逮那些想偷偷摸摸渗透进来的隐身轰炸机。
这可不是空穴来风。歼-36肚子里藏着一个巨大的主武器舱,边上还有辅助弹舱,能装上射程超过1000公里的YJ-21高超音速导弹。这意味着什么?就是歼-36能在美国防空火力圈外面,就对B-21这种金贵目标,甚至给它加油的空中加油机,发起致命一击。B-21吹得再厉害,说自己能全球飞,可它特别依赖空中加油。一旦歼-36这种持久巡航的“狗皮膏药”把这个关键环节给截断了,B-21那点威慑力,可就大打折扣了。
更让美媒心头发凉、直冒“后怕”冷汗的,是时间差。B-21这货,作为一款造价昂贵的六代轰炸机,起码得到2030年之后才能真正形成战斗力。再看看歼-36呢?去年底就首飞了,今年4月的视频里,那无尾翼设计飞得叫一个稳当。到了7月,人家都已经从成都的试飞基地开始玩空中加油、电磁适应性这些更复杂的科目测试了。这场竞赛,歼-36怕是已经抢跑了好几个身位,让对手连追都难。
不光是单挑,我们玩的是群殴
要是你只把歼-36看成一个性能超强的单打独斗高手,那可就大错特错了。它从一开始设计,就被定位成一个网络化作战体系的核心大脑。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它那独特的并排双座驾驶舱。一个飞行员专心开飞机,另一个则把精力都放在管理复杂的电子战系统,以及指挥那些无人僚机怎么协同作战上。
有了这本事,歼-36就从一个“独狼”摇身一变,成了“狼群头领”。美媒说啊,歼-36能引导无人机发射PL-21空空导弹,一下子就织起一张密不透风的空中拦截网。这张网,足以把B-21牢牢挡在中国大陆1000公里之外。这种“有人机搭档无人机”的组合拳,逼得美军不得不从更远的基地发起攻击,一下子就给他们的后勤补给增加了天大的难度和风险。
更厉害的,是歼-36那三台发动机给它提供的强大电力,足以支撑它机身里头嵌入的先进相控阵雷达系统。这意味着什么?它再也不用像五代机那样,老是眼巴巴地等着后方预警机提供情报支援了。歼-36自己就能把情报搜集、目标锁定和指挥引导这些活儿全包了,直接变成一架能隐身的空中指挥所。这种从一个单打独斗的平台,转型成网络主导的指挥中枢,才是真正的六代机灵魂所在。
结语:未来天空,谁主沉浮
美媒的“后怕”,说到底,是对未来空战模式要被彻底颠覆的预感。他们看到的,可不仅仅是一款新飞机,更是中国航空工业那惊人的自主创新速度,以及中国空军整体作战体系的巨大飞跃。从歼-20到歼-35积累的宝贵经验,再到歼-36在材料科学、人工智能算法上的同步突破,中国正走在一条属于自己的超车道上。
今年8月甚至有消息爆出来,说中国可能正在同时搞三款六代机原型机,各自专注于不同领域。这种“多管齐下”的玩法,清清楚楚地展现了他们在未来空战领域那深谋远虑的布局。
广瑞网配资-股票配资的正规平台-手机上买股票-配资导航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